行业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甘肃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2016年职业卫生监管重点工作上半年完成情况的通报

编辑: 更新于:2016-8-18 阅读:

 

[发布日期: 2016-08-17 ] 【字体: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甘安监安健〔2016〕158号
 

甘肃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2016年职业卫生监管重点工作
上半年完成情况的通报

 

各市州安监局,甘肃矿区、兰州新区安监局: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安监部门围绕2016年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卫生监管重点工作安排和全省职业卫生工作要点,突出管理重点,严格责任落实,坚持基础建设与专项治理并重,创新推动职业卫生监管,各项重点工作顺利开展。尽管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为寻找差距,推动工作,现将2016年全省职业卫生监管重点工作上半年完成情况通报如下:
    一、要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职业卫生监管机构队伍建设取得进步,但仍需进一步加强。截至6月底,全省所有市州、县区按照国家、省政府要求调整了职业卫生监管职责,逐步加强了机构队伍。有13个市州、55个县区独立设置了职业卫生监管科(股),全省现有专兼职的职业卫生监管人员(不包括分管局领导)188人,较去年同期增长27.3%。白银市在市安监执法支队下设置了副科级执法大队,陇南市徽县在安监执法大队加挂职业卫生监督所,定西市渭源县成立了职业卫生执法大队。但是,全省各级对监管人员培训仍然较为弱化,专职监管人员的配备仍需加强,仍有1市(金昌市)、31县区(见附表)未设置专职监管机构,只设置了合署的职业卫生监管科(股)。
   (二)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一体化工作取得突破,进展不平衡。按照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一盘棋”理念、“管安全生产必须管职业卫生的要求,多数地区进行了工作思路和措施调整,但具体工作进展不平衡,一些地方进展迟缓。白银市、甘南州出台了《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一体化监管实施办法》,将一体化监管的要求进行了细化,明确了安监部门的职业卫生监管科室对本地职业卫生工作实施综合监管,具体行业一体化监管由各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职能的部门机构负责,实施办法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管有序开展,事中事后监管需要强化。上半年,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批工作正常开展,省级完成建设项目预评价备案1项、预评价审核17项、设计专篇审核17项、竣工验收12项;市州、县区完成建设项目预评价备案37项、预评价审核32项、设计专篇审核32项、设计专篇审查18项、竣工备案18项、竣工验收20项。7月2日新修订《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后,全省各级安监部门已全面停止受理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核,下一步重点是做好职业卫生“三同时”事中事后监管工作。
   (四)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正常开展,但数量质量有待提高。结合前期开展的用人单位摸底调查与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各级安监部门大力推动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与备案工作,截至6月底,全省已完成申报企业6733家(较去年同期增长19.2%,较去年底增长8.8%),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186061人(较去年同期增长26.2%,较去年底增长9.7%)。从抽查情况看,各地申报数量还不能反映当地实际企业数量,特别是危害种类和接害人数填报不全、不规范,检测数值不全、不准确问题较为突出。武威、嘉峪关、金昌等3市申报数与摸底调查数差距较大。
   (五)宣传培训教育工作有进步,但仍急需在新媒体方面进一步加强。各级监管部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站和微信、QQ群的作用,广泛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中,发放宣传手册15万本,播放宣传标语311条、专题宣传片261部。14个市州和18个县区在局网站建立了职业卫生模块,兰州市、酒泉市在国家局网站发布了职业卫生信息4条、在省局网站发布了36条。在全省安全生产大培训中,普遍将职业卫生纳入培训内容,安监员轮训班每期职业卫生授课达12课时。用人单位共培训接害劳动者61892人,各级监管部门培训用人单位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4281人。白银市、甘南州聘请省级专家对企业授课,保证了培训质量。截至8月10日,省、市、县级监管机构建立职业卫生工作交流群(QQ、微信)199个,加入人员总计10106人,全省所有市州、县区均已建立微媒体职业健康宣传群。但从总体上看,微媒体群之间相互交叉转发信息有待加强,特别是企业群还较少,对一线劳动者覆盖面较小。
   (六)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正常开展,但规范性有待改进年初各级安监部门均制定了职业卫生监管执法计划,结合安全生产检查督查和职业卫生各类专项工作,大力开展职业卫生执法检查。陇南等市制定了《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完善联合执法,畅通信息渠道,为共同推动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兰州市及西固区分别召开现场会,发挥行业企业标杆引领作用,提升全市职业卫生工作。截至6月底,全省检查用人单位3401家,下达执法文书3334份,发现问题或隐患9845条、责令当场改正3882条、责令限期改正5519条、罚款12万元(甘南州3万元、天水市9万元)、责令停产整顿17 家、提请关闭4家(兰州市2家、天水市2家)。但从检查督查情况看,一些监管人员检查执法文书不够规范,特别是监管工作文档资料归档意识和查出问题跟踪督办、闭环销号意识不强,在企业检查中还存在只查看有没有相应资料、有没有开展相关工作,不深究资料的齐备性、真实性,工作的规范性以及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等,往往导致检查执法查不出实质性隐患,解决不了突出问题。
    二、职业卫生专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职业病防治评估工作全面展开,进度较缓慢。今年我省将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工作,纳入对市州党委政府的年度考核内容。接受国家局评估的天水、定西市,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安排,分层次组织人员培训,较为顺利完成了评估迎检工作。平凉市采用同一套计分细则标准,将评估与职业卫生专项检查相结合,完成资料评估审查77家,现场检查32家,下达行政处罚告知书8份。全省范围的评估中,进度总体缓慢,与7月底前市州完成自查评估的要求存在差距。共有2350家用人单位参加评估,6月底各地仅完成对1213 家用人单位评估,其中完成定检789家,职业健康体检1170家,3类人员培训1370家,临夏、甘南、金昌、嘉峪关等市州完成比率较低。
   (二)劳动防护用品专项检查行动开局迟缓,急需加快进度。根据省局下发的《劳动防护用品检查专项行动方案》,各市州联合住建、工商、质监等部门都制定了行动方案,但由于审批时间较长,各地普遍到5月份才出台本地方案,尽管抓紧督促用人单位开展自查整改,并分级组织了执法检查,仍有大量检查工作要抓紧完成。经统计,全省用人单位自查发现问题2814条,市级已完成对163家用人单位监督检查,查出问题396条,已整改299条,各县区、乡镇已完成对1299家用人单位监督检查,查出问题2418条,完成整改 1492条(整改率59.1%)。根据6月底统计,金昌、平凉市和临夏州进度较慢。
   (三)职业病危害重点行业专项治理顺利开展,但规范性有待改进。按照全国开展陶瓷生产和耐火材料企业职业病危害重点行业两年专项治理的统一要求,各地均结合实际制定了本地治理方案,全省现有陶瓷耐火材料生产企业36家(陶瓷20家,耐火材料16家),各级已对33家进行了监督检查,共查出问题 227条,已督促整改162条。陶瓷、耐火材料企业不多的市州还结合实际将专项治理拓展到了冶金、石棉、机械、水泥、石材、风电装备等13个行业,涉及用人单位1189家,已完成对565家的监督检查。酒泉市在去年集中治理的基础上再次对石棉采选企业进行“回头看”,专项治理基础工作扎实,整改前后对比资料(图片、视频)档案较完善。与监督执法存在的问题情况一致,专项治理工作也存在治理对象情况不清楚、治理治理收集不齐备、监督检查不深入、督促整改不闭环等问题。
   (四)工业企业尘毒危害状况抽样调查顺利展开,但需要统筹好进度和质量。按照国家总局《工业企业粉尘和化学毒物危害状况抽样调查方案》要求,我省抽取兰州、白银市为调查单位,两市确定了58名基层调查员负责开展调查工作,协调省疾控中心、白银市疾控中心2家乙级技术服务机构6位专家提供技术支持;已经完成调查员培训、生产经营状况的确定上报工作,入户调查工作正在进行。兰州市抽取西固区、永登县参加调查,涉及326家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填报235家,调查率达72.1%。白银市抽取白银区、靖远县参加调查,涉及199家工业企业,累计完成调查135家,调查率达67.8%,两市调查工作达到了进度要求。但从督查情况看,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存在接触危害人数不准确,职业病危害因素填写不全、不规范等问题;另一方面,2市4县区对职业危害现场检测这个瓶颈困难有认识,但认识不够,进度安排不够紧凑,由于普遍采用先易后难方式督促企业开展检测,致使多数检测难度大和配合调查积极性不高的企业遗留在后期,给后续调查工作增加了较大难度。
    三、存在的共性突出问题
   (一)对职业卫生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一方面是一些地方和部门不同程度存在着重“红伤”、轻“白伤”思想,一些市州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还处在边缘地带。另一方面,部分用人单位和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守法守规意识不强,对职业卫生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应付监管检查的层次,主动加强职业健康工作的意识欠缺。甚至有些企业负责人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一无所知、漠不关心。
   (二)职业健康和安全生产“两张皮”现象仍然明显。尽管近年各级对职业健康和安全生产工作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关系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一些地方已经在“三管三必须”基础上,提出了“管安全必须管职业卫生”的理念,许多地方都建立了一体化执法检查机制,但在实际工作中,把职业卫生监管理解为安监局部门及其职健科室一家独有工作,与其他业务科室和其他行业部门无关的观念仍然较为突出,执法检查一体化、宣传教育一体化的机制仍未全面形成。
   (三)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职业危害治理还不到位。这一方面问题在经济下行趋势下,显得尤为突出。在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小微企业,主要表现为:一是职业病防治投入不足;二是未按要求设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三是未按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和日常监测;四是未按要求组织职业健康体检、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五是未给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六是未落实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七是未按照有关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危害告知;八是多数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职业病防护知识和意识,存在对职业卫生工作不去管、不会管、不愿主动管的问题。
   (四)基础工作薄弱,监管能力不足仍然突出。主要表现为:申报进展缓慢质量不高、摸底调查还不全面、专项治理工作还不深入,监管人员匮乏 “一肩多职”(金昌市仍没有独立设置职业卫生监管科,个别市州职业卫生监管科还承担其他工作)、专业知识缺乏和监管装备严重不足,现有装备还不能正确、熟练使用等问题各地较为普遍,在基层尤其突出。
 以上问题,亟需各级安全监督部门认真研究、协调督促、严格执法,积极主动加以解决。
    四、下一步需加强的工作
    一是积极协调推进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一体化和监管队伍建设。年底前,未设置专职监管人员的县区至少保证配备一名专职职业健康监管人员。积极推动各级一体化制度机制的建立完善,进一步细化各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职能的部门机构的日常检查、监管职责和职业健康监管机构的指导、协调、督促、考核等综合监管职能。
    二是加强职业卫生“三同时”事中事后监管。各地要及时修订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加大对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事中事后监管力度,确保审批事项取消到位、监管职责履行到位、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不弱化。
    三是进一步强化职业危害申报工作。结合目前全省正在开展的全省生产经营单位排查摸底专项行动和日常检查执法,以及工业企业尘毒危害状况抽样调查工作(兰州、白银市),推动用人单位规范准确填报职业危害情况,提高申报的数量和质量。
    四是突出做好新媒体宣传教育工作。要重点加强三级微信宣传群的建设,各级要尽快搭建市级职健群、县级职健群,主要功能要定位到对企业、监管人员进行常态化宣传教育;各级要抓紧推动企业特别是重点、危害严重企业建立企业职业健康宣教群;三级微信群的年内建设目标是:市级群至少要覆盖辖区所有职业危害严重企业的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县级群至少要覆盖本地严重和较重职业危害企业的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乡镇(街道)安监站负责人;企业群至少要覆盖企业各级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特别是接触危害的一线人员。各群要指定专人,做好信息推送、转发,把法规解读、案例警示、防护知识及时发送到企业、到一线员工,发挥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作用。
    五是统筹推进职业病防治评估、劳动防护用品专项检查和重点行业专项治理。各地特别是三个专项工作进展迟缓的地区,要将三项工作有机结合,优化工作流程,加快工作进度。评估工作进度慢的地区,要积极学习别的地区好做法好经验,借鉴企业资料网上传输、审核指导与现场检查督促相结合的做法,加快评估进度。劳动防护用品专项检查要充分发挥基层安监站的作用,以查促训,不仅开展好检查,也进一步夯实职业卫生监管的基层工作基础。要进一步提高执法检查和监管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做到底数清楚、记录规范、资料完整,尤其是职业病危害重点行业专项治理,要实行治理对象(包括扩展行业领域企业)及其存在问题(治理范围)的清单式管理,尽快按照“一企一档”要求,建立完善治理档案(包括治理对象企业基本情况、申报表、定检定评资料、职健体检汇总结果、各类警示告知公告设立情况,企业自查自改情况,监管检查发现问题台账及整改落实情况等)。
    六是保质保量完成好尘毒危害状况抽样调查工作。兰州、白银市和四个调查县区,要认真研究瓶颈问题,积极主动应对,加强统筹协调,充分依托并发挥技术服务机构在指导数据填报、加快危害因素监测方面的优势,加快调查进度,确保按期、按要求完成调查数据填报工作。
省安监局将在下一步督查中,重点对上述工作进行检查通报。
 
    附件:
未建立独立职业卫生监管机构县区一览表
 
 
 
                                            甘肃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6年8月12日      
 
  

  
  
  

12

上篇:

下篇: